重庆师范大学作为重庆市属重点师范类高校,是重庆市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院校之一,具备面向全市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开展专升本招生的资格,其专升本招生工作严格遵循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和重庆市教育考试院的统一部署,旨在为优秀专科生提供深造通道,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招生政策与依据
重庆师范大学专升本招生以重庆市教委当年发布的《重庆市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工作实施方案》为根本指导,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需求制定具体招生简章,招生计划由重庆市教委统筹下达,涵盖普通考生、退役大学生士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等多个类别,不同类别考生在报名条件、录取规则上存在差异,退役大学生士兵实行单独计划、单独录取,部分专业可免试或根据职业适应性测试成绩录取;建档立卡考生则享受专项计划倾斜,录取分数线通常略低于普通考生。
报考条件详解
报考重庆师范大学专升本的考生需满足以下核心条件(具体以当年最新政策为准):
类别 | 具体要求 |
---|---|
基本条件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身心健康,无严重违纪违规记录。 |
学历要求 | 重庆市内普通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含毕业时获得专科毕业证者)。 |
成绩要求 | 专科阶段必修课程无挂科记录(补考通过视为合格),部分专业对平均绩点有要求(如不低于2.0)。 |
专项计划 | 退役大学生士兵需提供退役证;建档立卡考生需经省级扶贫部门认定。 |
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通过重庆市教育考试院“专升本”报名系统完成网上报名、资格审核及缴费,逾期不予补报。
招生专业与计划
重庆师范大学专升本招生专业以师范类为主,兼顾非师范类应用型专业,近年开设专业涵盖教育、文、理、工等多个学科门类,以下是2024年部分招生专业示例(实际招生专业及计划以当年公布为准):
专业名称 | 专业类别 | 学制 | 招生计划(参考) | 备注 |
---|---|---|---|---|
小学教育 | 师范类 | 2年 | 80人 | 需参加教育理论加试 |
学前教育 | 师范类 | 2年 | 60人 | 优先录取有幼儿教育实践经历者 |
汉语言文学 | 师范类 | 2年 | 50人 | 专科阶段需为文史相关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非师范类 | 2年 | 40人 | 需具备编程基础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师范类 | 2年 | 30人 | 专科阶段需为理工相关专业 |
注:招生计划会根据重庆市教委下达指标及报考情况动态调整,部分专业可能设置技能测试或面试环节。
考试科目与录取规则
重庆师范大学专升本考试分为“统考科目”和“专业加试”两部分,统考科目由重庆市教育考试院统一命题,包括:
- 公共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大学语文(文科类)/高等数学(理科类),每科满分120分。
- 专业课:由重庆师范大学自主命题,根据专业特点确定考试内容(如小学教育专业加试“教育学心理学基础”),满分150分。
录取时,学校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根据考生统考成绩(含加分)与专业加试成绩合成总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普通考生、专项计划考生分别划定录取控制线,未完成计划的专业可进行志愿征集,对于同分考生,依次比较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专业课成绩。
培养模式与学历认可
专升本学生入学后,统一编入本科三年级学习,学制2年,教学计划与高考统招本科生保持一致,涵盖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毕业论文等环节,学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要求,将获得重庆师范大学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标注“专科起点本科学习”),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学士学位,学历信息可在学信网永久查询,与统招本科生享有同等就业、考研、考公等资格,社会认可度高。
注意事项
- 政策时效性:专升本政策每年可能调整,考生需密切关注重庆师范大学招生网及重庆市教育考试院通知,以最新信息为准。
- 材料准备:报名时需准备身份证、专科毕业证(或学籍证明)、专项计划证明等材料,确保真实有效。
- 学费标准:按重庆市物价局核定标准执行,师范类专业学费较低(约3000-5000元/年),非师范类专业略高(约5000-7000元/年)。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重庆师范大学专升本对专科阶段的专业有严格限制吗?
解答:有严格限制,考生专科所学专业需与报考本科专业属于“相同或相近专业大类”,具体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及学校当年公布的“专科专业对应表”,报考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专科阶段需为中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类等相关专业;跨专业大类报考通常不允许,以免影响本科阶段学习衔接。
问题2:专升本学生入学后可以申请转专业吗?
解答:原则上不允许,重庆师范大学专升本学生以“专业对口”为录取原则,培养方案基于专科阶段知识体系设计,入学后一般不得转专业,若因身体疾病等特殊原因需转专业,需提供县级及以上医院证明,经学校严格审核且目标专业有剩余计划的情况下,可能批准调整,但此类情况极少发生,建议考生在报名时慎重选择专业,确保符合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